北森生涯400电话400-635-6690
北森生涯官背景banner图

专业助力成长

职场干货 · 热点话题 · 新闻资讯
首页 > 行业干货

35岁混不到管理层就废了?职场人该如何构建“职业护城河”?

发布时间:2022-06-21     来源:北森生涯公众号

35岁的“可怕”,职场中人,心照不宣。


网上曾广为流传着一些貌似公认的企业HR招人潜规则,年龄几乎成为鉴定职业生涯“成色”以及预估未来发展成就的核心变量。而“35岁”直指竞争力链条的最底层,一旦越线,便暗无天日。


“中层以下,35岁肯定不要,30岁以上最好也别要,除非带资源,带流量,带可估量的收益。”

“30以上,就算愿意拿 junior薪水也不能要,做不久,问清楚家庭背景情况,不稳定因素太大。”

“25岁以上的女员工,一定要问清楚婚育计划,已婚的暗示她两年内不能要孩子。”


35岁的年龄焦虑,为什么会成为职场人终逃不过的一场生涯宿命?这种自我认知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演变为一种职场公论?


a7596d20dd03b4233e0dfa3d47a8503.jpg


如果我们对此来做一个“机械”的解读,所谓职场,就是基于你的职业能力,以自身产出来换取所需资源的一个场域空间。所有滋生于这个场域内的焦虑,无非两个方面。第一就是你的产出效率正在降低,导致自身竞争力降低;第二就是自身所需回馈的提升。


而35岁的人,大多都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他们确实需要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报酬,来保证正常的生活状态。巨大的社会及生活压力同样催生了这种焦虑。


因为欲望阈值“被动”升高,对获得经济报酬的需求提升,所以即使假定一个职场人奋斗到35岁,与十年前相比产出效率保持不变,其实,也算是一种变相的“降低”。


看网上的段子可以更“贴切”一些——


你号称比他们有经验、有技巧,他们却比你有精力、有热情;你一天只能工作8个小时,他们一天能工作16个小时;你要3万的薪水,他们只要8千的薪水;你准点回家,他们享受加班;你上有老下有小,买房育儿佛系养生,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他们没有家庭,没有房贷,没有孩子,只有全力以赴实现理想。


你觉得你一个人创造的价值,能超过三个他们吗?


毫无疑问,像这一类的灵魂对比与拷问,基本上能“拍死”95%以上的职场中年,尤其伴随知识爆炸以及认知方式的快速迭代,更增加了他们的“群体性焦虑”。


受学术理论、自然衰老恐慌、舆论公知以及企业招聘现实状况等多重因素“裹挟”的 35岁生涯宿命论,就这样“显耀出世”。


职业规划专家对于如何应对这种恐怖的“35岁现象”,有一个通用良方:


“如果你 25岁就意识到残酷的35岁职场现象,这一切都可以被避免。”


意即要提前准备,构筑能力壁垒,才能够有效对冲这种现象。这句话虽然政治正确,但其实细细琢磨,它依然没能摆脱“认命”这个基本操作。从一开始对教条的妥协,即便能相对安稳地度过35岁,日后也一样摆脱不了45岁、55岁的焦虑。


29aaca3003f0f0bb6fc1515e5b94001.jpg


毕竟“三十而立”那一年陷入自我怀疑时的恐怖,依然历历在目。


如何有效应对职场“35岁现象”?


要在战略上藐视岁月更迭,更要在战术上重视职场中客观存在的“年龄歧视”。


有了这种觉悟,便相当于已卸掉身上的枷锁,轻装上阵,才能进行下一步有针对性的准备。


如果还未至 35岁,那么建议你可以先认真地做一份职业规划测评,基于自身的兴趣、能力以及目前的岗位现状,进行真诚的自我探索。


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说,一个人在与其人格类型相一致的环境中工作,容易感受乐趣和内在满足,最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这种自我探索比“基于当下对薪酬、职位的追求及获得暂时性的自我满足”要重要得多,因为这有助于你的长期能量释放,而这恰是职场成功的关键。


当然,这份规划是相对长期的,这也同时意味着你必须能够基于对自身成长以及行业发展前景的研判,基本得知 35岁时该职位能够达到的高度,是否能够较好地契合你的需求满足。


如果目前的岗位确实不适合你,或者换句话说,虽然目前的职位能为你带来还不错的收入与社会感,而你并没能从每天的工作中感受到积极、持续以及令人兴奋的成长,那么请尽快做出调整。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压力增大,你会增加对于工作的不幸福感,而这非常可怕。


0f6b18ebfee2ff49d71d2da1fdcc096.jpg


心理学家Ericsson说,决定伟大水平和一般水平的关键因素,既不是天赋,也不是经验,而是刻意练习的程度。


所以如果你是个十足的幸运儿,当初就是凭借兴趣或者天赋选择了手头的这份工作,并且愿意为此持续努力,那么恭喜你,从现在开始请刻意保持对自己“核心天赋能力”的练习吧,以此来构筑你的能力壁垒,这将是你彰显与众不同、时刻保持幸运的关键。


请注意,你必须足够刻意与专注,并且高度清楚该职位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核心天赋、能力甚至是经历,才能不断完成高质量的跃升。否则,庸庸碌碌,仍然会在最后将你的热情与自信消耗殆尽。


我来举一个“极端”的例子,虽然可能并不恰当,但依然可以辅助以上观点。


你因爱玩游戏,所以从小喜欢编程,并坚定地认为“代码即是公平正义”。大学毕业后你直接去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加入“程序猿”大军。前几年无论是本职工作还是自我学习成长,都是顺风顺水,暂时的“高薪亮丽”也引来亲朋好友的一片艳羡。


你以为,凭借对格子衫的一腔热爱以及岁月留给你的“地中海”发型,便能换来永远的祥和安宁。虽然,你也不断从新闻或者同行口中得知,现在年轻的程序员们异常生猛,而且伴随第一批“90后”已经脱发,你的“护城河”正在逐步坍塌。


当然你更知道,35岁以后如果爬不到管理层,你的未来将一片混乱迷茫。


如果此时依旧将自己的工作边界限定为“按部就班地完成本职工作,‘安逸’地与这家公司共存亡”,那么保持这种专注便没有太大意义。


你清楚地知道你需要什么。成熟的项目搭建经验、业内知名项目的操盘,甚至是互联网大厂的镀金经历,都需要你去"刻意"完成。这非但不丢人,反而是尊重行业客观规律的一种“睿智”行为。


年龄增长虽然能让精力流失,但以此积累的经验、经历以及资源,才能箍紧你的职业护城河。


话再说回来,对于正在直面职场“35岁现象”的人,又该怎么缓解这种焦虑呢?

如果你已经在自己所熟悉且擅长的领域"精耕细作"数年,本身拥有相对扎实的经验与能力,之所以同样感到焦虑,是因为受到了外界舆论的影响,而且确实自我感觉精力大不如前。这个时候,请务必心态平和,保持自信。


当然,你还需要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梳理归类数十年来的工作经验、行业资源以及所思所学,形成一套方法论。因为职场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在眼光、战略、思维模式等方面要求非常高,能够做到方法论层面的输出,言之有物,行之有效,便是你最大的底气。


如果你自觉无一技傍身,一事无成,却也同样面临着恐怖的"35岁现象",我依然要劝你进行一次真诚的自我探索,并且同样保持自信,外加针对核心素质的刻意练习。因为,成功从不怕晚,而且即使身处最平凡的岗位,兜兜转转所积累的数十年经验,也不可能是一场空梦。


网上有一篇名为《我35岁了,依然可以“横行职场”》的文章,其中有一段结论我特别喜欢:


他们之所以与‘35岁焦虑’无缘,都源于多年以来,对自己发展规划的不断探索和尝试。


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早期都曾有过在行业排名TOP3大公司的工作经验,或学习到更精尖的技术,或积累了系统的工作模式;但在 30岁出头的年纪,大部分人选择了离开,在不同领域或不同业态的公司,继续尝试着新的发展。”



是的,“35岁现象”不是野兽,更像一声野兽的怒吼。虽咆哮隆隆,却依然有机会完成改变。


请相信自己,在持续的生涯规划指引下,保持警觉、蓬勃以及长跑姿态,所谓宿命,不攻自破。



转化条
留下您的信息
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
提交成功!
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